2024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全党全社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具有重要意义。《条例》明确提出,“用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渠道,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推动党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党的历史是高校思政课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实现高校思政课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育人目标,就要用好党史这本教科书,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条例》指出,要“从历史中寻经验、求规律、启智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坚定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史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历史性成就,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里程碑意义,进而增强课程的思想性和理论性,筑牢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在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等学校开设“中国革命运动史”“党的建设”等课程,引导学员认识和理解抗战基本规律、持久战等。新中国成立后,在高校开设“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等课程,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青年,帮助一代代青年领悟“从哪里来”“应该到哪里去”。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强调要善用“大思政课”。开展好高校思政课教学,就要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大历史观、大时代观联通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党史学习教育的时空对话,就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结合社会实践和思想实际开设课程、设置内容,并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对历史的深切思考中掌握历史主动。
当前,科学技术的变革推动教育数字化的发展,为办好高校思政课提供了新的契机。应充分发挥红色党史资源以及数字教学资源的育人作用,运用VR、AR等数字化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融合中,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深刻理解新时代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拓展深远的历史视野,强化历史认知、坚定历史自信。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历史。高校思政课应在政治性和学理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