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是我国在1964年至1978年间展开的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工业体系建设。简单地说,就是在以四川为中心的广大西南地区建立相对全国独立的、“小而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生产体系、资源能源体系、军工制造体系、交通通信体系、科技研发体系和战略储备体系。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当时中国70%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一旦战争开始,中国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为了抗御外敌,毛泽东提出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战略后方,分别简称为一线、二线和大三线。按照中国军事经济地理区划,沿海地区是第一线,包括沿海和边疆省区,如北京、上海、天津、辽宁、黑龙江、吉林、新疆、西藏、内蒙古、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三线则是指长城以南、广东省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7个省区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靠内地的一部分,共涉及13个省区。四川、云南、贵州及湘西、鄂西为西南三线,陕、甘、宁、青及豫西、晋西为西北三线。相对于西北、西南的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腹地称小三线。用今天的概念来说,它基本上是指不包括新疆、西藏和内蒙古在内的中国中西部。介于一、三线地区之间地带,就是二线地区。
20世纪60年代初,面对两个超级大国加紧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的国际形势,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把经济工作中的战备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中共中央于1964年5月15日—6月17日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中心议题之一就是研究经济工作中的三线建设问题。从1964年秋冬开始,全国上下广泛深入地进行了三线建设的动员和部署,实际上又开始了新形势下对国民经济的再次大调整。根据全面部署,国家决定对一、二线建设采取“停” “缩”“搬”“分”“帮”的方针,即:停建一切新开工项目。压缩在建项目,将部分企事业单位全部搬迁到三线地区,把一些企事业单位中分出的部分力量转移到三线地区,从技术力量和设备等方面对三线企业实行对口帮助,较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全面开始。“三线”地区是全国的战略大后方,宁夏属于三线地区。
针对宁夏经历了1954年省建制撤销和1958年自治区成立的较大区划变动、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现状,国家在调整全国工业建设布局中,国务院有关部门决定在宁夏安排一批列入三线建设范围的重点建设项目,从1965年初开始,由沿海和内地陆续向宁夏整体搬迁或合并创建了一批大中型工业企业。这批迁建企业,在迁出省、市党政领导机关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政领导机关的密切配合下,建设项目商定、迁出职工动员、人员设备接送、迁建企业动工等方面都进行得较为顺利,许多企业创造了当年破土动工、当年基本建成的工业建设新速度,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表彰。1965年下半年,三线建设中一批被列为国家或国务院有关部委重点企业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在宁夏各地陆续建成投产。其中包括:7月1日,由石家庄拖拉机配件厂迁建的以生产拖拉机、内燃机、汽油机活塞和活塞环为主的吴忠配件厂,在吴忠县建成投产;10月1日,由北京仪器厂迁建的以生产电子式万能拉力试验机、机械式万能拉力试验机、扭转试验机等为主的青山试验机厂,在青铜峡县建成投产;10月25日,由大连机床厂迁建的以生产数控车床、仿形车床、组合车床、铣端面钻中心孔机床等为主的长城机床厂,在银川建成投产;11月15日,由大连起重机器厂迁建的以生产起重机、减速器等为主的银川起重机机器厂,在银川建成投产;12月1日,由沈阳中捷人民友谊厂迁建的以生产方柱立式钻床、珩磨机床等为主的大河机床厂,在中卫县建成投产;12月31日,由青岛橡胶二厂和沈阳第三橡胶厂部分合并迁建的以生产载重汽车轮胎、轻卡汽车轮胎、轿车轮胎、航空轮胎、子午线轮胎、农用轮胎及航空轮胎翻新等的银川橡胶厂,在银川基本建成投产;年底,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435室、436室、215室合并迁建的全国最大的钽、铌、铍生产科研基地和全国唯一的铍材料研究中心的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又称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建成投产。1966年初,又有两家重点企业建成投产:2月,由大连仪表厂迁建的以生产插入式、圆环式涡流流量计等流量、压力类仪表为主的银河仪表厂,在银川建成投产;3月30日,由上海自动化仪表七厂迁建的国内规模最大的调节阀生产厂家的吴忠仪表厂,在吴忠县建成投产。
1969年,随着中断了两年的全国计划工作恢复,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执行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此形势下,因“文化大革命”停止的三线建设又继续进行。1969年9月12日,由沈阳中捷人民友谊厂迁建的以生产全国主要机床厂所需机床铸件为主的长城机床铸造厂,在银川建成投产;10月1日,由辽宁瓦房店轴承厂迁建的以生产广泛用于铁路、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所需各类轴承为主的西北轴承厂,在平罗县大水沟基本建成投产;同日,由天津红旗仪器厂迁建的以生产硬度计、冲击试验机、蠕变及持久强度试验机、包装容器试验机等为主的吴忠微型试验仪器厂,在吴忠县建成投产;1970年4月10日,由山东732迁建的以生产军用配套设备等为主的兴庆机器厂,在银川建成投产;9月15日,分别由张家口煤矿机械厂、淮南煤矿机械厂、抚顺煤矿机械厂迁建的以生产综采普采刮板机、车载机、破碎机、皮带机、洗选设备、矿井专用设备、各类防爆电机等为主的西北煤矿机械一厂、二厂、三厂,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建成投产(1973年成立西北煤矿机械总厂后统一领导);1976年10月1日,由吉林省524厂等迁建的清河机械厂,在固原县建成投产。按照原定计划,有一批沿海和内地的大中型工业企业陆续迁建宁夏,后因“文化大革命”被迫中止。三线建设中陆续建成投产的企业,为宁夏填补工业空白、改善工业布局、壮大工业基础、增强经济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宁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条件,极大地增强了自治区成立之初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