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党史教育网头部
今天是
>>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党史阵地建设 -> 思想舆论

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学习习近平同志《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时间:2021-01-25

  作者:屈亚   
   学习习近平同志《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一书中关于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具有重要意义。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着力用科学理论、先进文化、主流价值占领网络阵地,着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着力构筑网络绿色屏障、安全屏障,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中,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这在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是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发挥互联网在倾听人民呼声、汇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更好集思广益、凝心聚力。习近平同志《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一书中,不少篇目围绕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展开论述,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发展,使互联网的社会动员功能日益增强,给宣传思想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

  网络已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领域。我国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自20多年前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开放与自主、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推动互联网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互联网上的文化信息内容不断丰富,先进文化的网上传播日益扩展,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网络空间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给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许多错误思潮也都以网络为温床生成发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他们加大思想渗透力度,攻击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抹黑党的领袖,诋毁英雄人物,大肆散布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企图用“普世价值”迷惑我们。从美国的“棱镜”“X—关键得分”等监控计划看,他们的互联网活动能量和规模远远超出了世人想象。网络空间已逐步发展为与一国的陆、海、空、天并列的“第五疆域”,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网络生态关乎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没有哪个国家会允许这样的行为泛滥开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要严密防范网络犯罪特别是新型网络犯罪,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强化网络安全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基本形成以网络安全法为核心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近年来,国家主管部门协同发力,对当前社交媒体及网络视频平台上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打出一系列“组合重拳”;相关部门持续开展“净网”“剑网”“清源”“护苗”等系列专项治理行动,网络谣言、网络色情等乱象得到有效整治,切实维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