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党史教育网头部
今天是
>>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党史研究 -> 历史研究

毛泽东与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时间:2024-06-11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一座红墙黄瓦、古朴庄重的院落,门口花岗岩牌坊上的红底牌匾上镶嵌着“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16个大字,这里原为被誉为“岭南第一学宫”的明清府学——番禺学宫旧址,98年前,毛泽东就是在这座颇富经卷气息的古代学宫里主持开办了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办学背景和宗旨

  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共产党人彭湃等倡议,国共两党合作开办的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教育机构,培训了大批农民运动骨干,推动了各地农民运动发展。1926年3月,时年33岁的毛泽东被任命为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以下简称第六届农讲所)的所长,在他的极力推动下,第六届农讲所扩大了招生范围和人数,从原定招收300人增加到327人,学员也从广东及周边省份,扩大到全国20个省区的农民运动积极分子、优秀青年学生等。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6届农讲所共培养了约800名学员,而第六届就占据了接近一半的人数。

  1926年5月3日,第六届农讲所在番禺学宫举行开学典礼,彭湃、何香凝、郭沫若、彭述之等人均到会参加,林伯渠担任主持,毛泽东报告第六届招生筹备经过和招生情形。据第六届农讲所学员回忆,毛泽东在报告中表示,农讲所的使命,是造就农村革命人才,是马列主义培养农运干部的中心,又是按照马列主义研究农民问题,传播和交流农民运动经验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希望在座的同学们,都能成为出色的农运干部。第六届农讲所学员正式入学后,在毛泽东、周恩来、彭湃和萧楚女等革命家的教诲下,认真学习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毕业后,他们迅速汇入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为推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历届农讲所中,第六届规模最大、招生范围最广、学习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

  课程内容及讲授

  第六届农讲所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政治训练与军事教育并重的办学方针。毛泽东精心挑选了以共产党人为主体的教员队伍,教员大多学习和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多是熟悉中国社会和革命状况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民运动领导者,主要有萧楚女、彭湃、周恩来、阮啸仙、恽代英等,分别讲授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课程。此外林伯渠、陈延年、郭沫若、何香凝等也到农讲所作报告或演讲。

  毛泽东精心设计了第六届农讲所的课程,主要涉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讲解、对中国农民问题的分析以及对中国革命基本知识的讲授。理论课时间为13周,共设有25门课程,主要内容为农民运动的革命理论与方法。为了使学员毕业后能文能武,成为农民革命武装、农民自卫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农讲所学员军事训练时间则占全部课程的较大部分,达到了10周,学生学习各种战术动作,还到兵工总厂进行实弹射击。

  毛泽东亲自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和“地理”3门课程,其中“中国农民问题”课程的授课时间最长。课上,他将自己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做成讲义,向学员作了专题讲授。为了把各个阶层的关系讲清楚,专门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多层塔,从塔基到塔顶,把工人、农民、